第九十八章 属性相克(下) (第2/2页)
他们才走出自己这边的防御工事不久,就被大顺这边布置的哨兵发现。
枪响之后,部署在一线的散兵们,立刻开始了用膛线枪的还击。
这些散兵早已经熟悉了这种迥然不同于滑膛枪的奇葩弹道,打的非常准,在二百步开外就开始一个个地击杀向前列阵前进的英军步兵。
被枪声和军官的命令吵醒的炮兵,也开始了还击。
几枚掺杂了石油和橡胶的手雷,被一线的工兵投掷到了靠近的英国步兵连队中间,燃烧时的嚎啕惨叫,在夜晚格外的凄厉。
而那些奇葩的手雷,燃烧后产生的火光,格外命令,长久不息,又为散兵提供了射界照明。
英国士兵还是发扬了强悍的精神意志,顶着膛线散兵的点射,前进到了距离壕沟很近的地方后,发动了冲锋。
但他们,很快就再度感觉到了绝望。
预想中的残酷的壕沟战,并未立刻发生。
一线的壕沟里,压根没有多少人。
英军冲过来的时候,一线的步兵和工兵,就沿着向后的交通壕撤到了第二道防线。
而卡在第一道壕沟和向后的交通壕交叉的地方,就是大顺部署的环形工事。
里面有两门大炮,略高于地面,可以控制壕沟和第一道战壕。
大顺挖之字壕,是为了防止守军的炮击穿糖葫芦。
这种环形工事里的火炮,就是为了穿糖葫芦的,部署的位置自然很讲究。
那些散兵在英军冲锋的时候,就撤到了环形工事里,和炮兵作伴。
这种环形工事,在迫击炮时代,谁这么挖谁进军事法庭。
但现在,英军还没进入开花弹时代,更遑论迫击炮时代。
蹲在环形工事里的散兵,优哉游哉地继续射杀冲过来的英军步兵。
部署在环形工事里的大炮,也根据情况,或者穿糖葫芦,或者用霰弹近距离喷。
为围城斜坡战而生的手雷,正是大顺这边的优势所在,不断地居高临下地朝着在壕沟里翻滚的英军投掷。
与此同时,第二道壕沟里的主力,也已经开始集结,并且按照参谋部早已经预先定好的战术,沿着壕沟向两翼集中,准备反击。
战斗工兵的那些火力支援连队,也就是配备变种虎蹲炮,或者也可以叫小口径开花弹臼炮,或者叫原始掷弹筒——大顺一开始选择的、与欧洲同步的、长得类似胡思手炮的碗口枪,算是原始枪榴弹,而显然这个时代不好用,反倒是这种原始迫击炮或者掷弹筒,效果显著。
的确,打不准,打不远。
但问题是,这个时候的滑膛枪,也打不远。
这些部署在二线的轻便小臼炮,开始朝着第一道防线的壕沟位置,抛射那些点燃了引线的手雷,不断地炸出火光。
如果平原野战对射,这玩意此时能被对面的骑兵或者实心炮或者步兵打出屎来。
然而这不是平原野战对射,而是为此而生的围城壕沟战。
狭窄的地形,故而让大顺这边的进攻浑身难受,无法在地峡展开兵力,还要防备石山上的英军炮击,只能选择用浮动炮台在海湾方向做出大规模进攻的态势。
但同样的,狭窄的地形,也让英军无法展开太多的兵力。
攻,又顶不进去。
第一道防线压根没多少人,占了第一道防线之后,二道防线的主力也都苏醒过来了,奇葩的炮弹、燃烧、诡异的高抛弹道,使得英军根本无法继续进攻。
守,又守不住。
有大炮和散兵驻守的环形工事,卡在往第二道防线去的运兵构旁。
被切割的地形,要是大规模使用兵力,要么被大炮穿糖葫芦、要么近距离被霰弹喷一身。
靠个人勇武突击,那些蹲在环形工事里的散兵,不断地开枪击杀。还有里面的工兵往外扔手雷。
找自己的掷弹兵投掷手雷?
壕沟在面对环形工事的方向,压根没有折线和之字角,无法藏身。
不藏身,站在外面点手雷,往里面扔,这年月的手雷死沉,扔不了多远,而且站在那点火散兵就会点杀。
不管那些环形工事,越过壕沟,在平地上继续往前冲?
前面有第二道防线、身后有部署大炮和散兵的环形垒,还是不行。
好在英军的军官也非无能之辈,明白现在当务之急,是先攻下一两个可恶的环形垒,才算是真正突破了大顺这边的第一道防线。
事已至此,也只能咬着牙,指挥着各自的连队,顶着铅弹和炮击,朝着中间的两座互为犄角的环形垒冲击。